全国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工程官方网站

    网站首页 > 项目介绍 > 项目介绍

    国学融合课程

    《香道、茶道、花道、古琴》项目

      品香论道、修身养性,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,释,道等文化精神融入其中,以优雅独特的文化体验方式,志在弘扬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打造典雅高贵的东方传统生活方式。

   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,你有多久不曾静下心来,安居一隅,不妨慢下脚步,焚香品茗、抚琴莳花、修身养性之举。身处喧嚣尘世,吾辈当效古人,少一些物欲横流,多一些闲情雅致。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,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......

    这次课程我们将香道、茶道、花道、古琴融合在一起,进行一次集中性的授课培训,总共48个课时(2小时/每课时),历时三个月,内容丰富、名师授课、名校授证、合理安排,一定让您怀揣期望而来,收获满意而归!

    香道

    瑞气氤氲入绛纱。水沉香荐碧流霞。

    疏梅欲破风前蕊,冷菊犹开霜後花。

    销粉黛,减铅华。药炉经卷好生涯。

    络滨侍从他年贵,便是蟠桃王母家。

    香,既能悠然于书斋琴房,又可缥缈于庙宇神坛;既能在静室闭观默照,又能于席间怡情助兴;既能空里安神开窍,又可实处化病疗疾;既是一种精英文化,又是一种大众文化。究其实,它出身本无固定之标签,唯灵秀造化源于自然。古人焚香是为了享受高雅,也是宫廷贵族们显示身份的象征。而在现代喧闹的都市生活中也需要这种动中求静的意境。在客厅里摆上一个香炉,焚上一柱香,闭目养神,静静地感悟香气中带来的奇妙感受。熏香还有助于提神醒脑、消除疲劳,自己浮躁的心也会变得踏实。

    香道课程(12个课时)

    上课内容

    课时安排

    授课老师

    香道发展历史

    2

    项目专家

    香材识别与品鉴

    2

    项目专家

    篆香

    3

    项目专家

    隔火熏香

    4

    项目专家

    考试

    1

    项目专家

    茶道

    日月精华叶底藏,静心洗浴不张扬。  
    悄融四海千河色,暗润千年四季香。  
    窗外闲风随冷暖,壶中清友自芬芳。

    喝茶能静心、静神,有助于陶冶情操、去除杂念,这与提倡“清静、恬澹”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,也符合佛道儒的“内省修行” 思想。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,择雅静之处,自斟自饮,可以消除疲劳、涤烦益思、振奋精神,也可以细啜慢饮,达到美的享受,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。

    茶道课程(8个课时)

    上课内容

    课时安排

    授课老师

    茶道发展历史

    1

    项目专家

    茶叶识别与鉴赏

    2

    项目专家

    沏茶

    4

    项目专家

    考试

    1

    项目专家

    花道

    枯枝叶底待欣阳,终是情开暗透芳。  
    红颊含羞窥蝶舞,朱唇轻启唱蜂忙。  
    邀来春色满园秀,撷取清风一地香。  
    流落尘埃无怨悔,新生由此看兴昌。

    花卉艺术是人们表现自然的生命、展示自然的魅力以及人的内心世界对自然、人生、艺术和社会生活体悟的媒介,是人们借助于自然界的花草作为修身养性、陶冶情操、美化生活的一种方式。时至今日,人们对花仍旧情有独钟,各地的花展、花市、花节人潮涌动,盛况依然,国人好花,不仅仅好其花形,更缘于花文化的精髓:花韵。

    花道课程(8个课时)

    上课内容

    课时安排

    授课老师

    花道发展历史

    1

    项目专家

    花材识别

    2

    项目专家

    插花

    4

    项目专家

    考试

    1

    项目专家

    抚琴

    知音一曲百年经,荡尽红尘留世名。  
    落雁平沙歌士志,鱼樵山水问心宁。  
    轻弹旋律三分醉,揉断琴弦几处醒? 
    纵是真情千万缕,子期不在有谁听?

    琴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乐器,有“士无故不撤琴瑟”和“左琴右书”之说。俞伯牙、钟子期以“高山流水”而成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;琴台被视为友谊的象征。

    古琴课程(20个课时)

    上课内容

    课时安排

    授课老师

    基础识琴

    1

    项目专家

    指法练习

    2

    项目专家

    初级曲目练习

    3

    项目专家

    中级曲目练习

    5

    项目专家

    高级曲目练习

    8

    项目专家

    考试

    1

    项目专家

     


    全国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工程 版权所有 2008-2014 京ICP备17011256号-6